1. 文明影像
  2. 六在青城
  3. 推荐阅读
  4. 工作简报
  1. 文明聚焦
  2. 青城好人
  3. 文明城市
  4. 文明旗县
  5. 文明单位
  6. 志愿服务
  7. 道德模范
  8. 未成年人
  1. 文明播报
  2. 创城知识
  3. 基层大讲堂
  4. 文明礼仪
  5. 深度评论
  6. 我们的节日
  1. 要闻
  2. 图片
首页->深度评论
莫让“人情礼”变成“人情债”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11-01   责任编辑:吴艾蓉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来而不往非礼也”,历来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而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这种朴素观念在一些地方却异化成一种愈演愈烈的“人情礼”“人情债”。尤其是赶上春节、中秋等节庆假期时,诸如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都会集中突显出来,发人深省。

  “人情到,揭锅灶”,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反映了一些地区请客送礼、大操大办之风的盛行。走亲访友、贺喜祝寿、上梁搬家……在这些百姓生活的大事中,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但这原本作为感情交流的“礼尚往来”怎么就变味了呢?也许往来的初衷是一种互助的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当中却逐渐掺杂了要面子、看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负面因素,甚至有的人还算起了人情收支的“经济账”,借此增加收益,使得人情礼越来越表面化、形式化,正常的人情交往也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甚至还出现了借钱都要“送人情”的情况。这使一些家庭、一些人不仅背上了负担沉重的“人情债”,也冲淡了亲密质朴的“人情味”。

  繁重的人情负担不仅助推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力气予以破除。让“人情债”失去市场,才能让人情味重新回归。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组织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群众戒奢崇俭,尊礼俗、去低俗、废恶俗,培育文明乡风、纯朴民风、和善家风。同时,广大群众也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破除“面子观”,拒绝“随大流”,坚决抵制吃喝攀比、封建迷信、奢靡浪费、酗酒赌博等丑恶现象,细细品味难以磨灭的亲情友情。

  倡导实践移风易俗,向陈规陋习说“不”,我们不妨卸掉形式大于内容的“人情债”包袱,用人情消费的理性回归平添更多温馨暖心的“人情味”,让健康向上的人情消费观、清爽文明的人际关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昆明文明网 当涂文明网 韶关文明网 平果文明网 平潭文明网 安宁文明网 兰州文明网 新疆文明网 日喀则文明网 敦煌文明网

    <li id='vreur'></li>

      <dd id='vreur'><tbody id='vreur'><td id='vreur'><optgroup id='vreur'><strong id='vreur'></strong></optgroup><address id='vreur'><ul id='vreur'></ul></address><big id='vreur'></big></td><table id='vreur'></table></tbody><pre id='vreur'></pre></dd><span id='vreur'><b id='vreur'></b></span>

                        <dfn id='vreur'><optgroup id='vreur'></optgroup></dfn><tfoot id='vreur'><bdo id='vreur'><div id='vreur'></div><i id='vreur'><dt id='vreur'></dt></i></bdo></tfoot>

                        <ul id='vreur'></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