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市土左旗什兵地村,有栋在老宅旧址上重新建好的房子,有前后大院,坐北朝南,分正房和东房。房子平时无人居住,但里面干净整洁。院子里种的瓜果蔬菜长势也不错。走进院门,最醒目的是房檐正中央挂着的“铭娜阁”横匾,两边墙上悬挂铭刻祖训的竖匾:“齐才子乐厚德传家久,高升旺长自强继世长”。 这就是丁恩在的家,他们是“敕勒川 阴山下” 的一户普通蒙古族家庭,大家庭48口人,都是最美家庭的创建者、传承者。这个家庭的好家风好家教在当地远近闻名。 1963年,丁恩在的父母用积攒的35元钱买了7.3亩宅基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从那时起,这个大家庭扎根在土默川。可并不是事事都随心所愿,几年后,丁恩在的父亲撒手人寰,留下了35岁的母亲热格娜和6个孩子。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到了母亲热格娜的肩上。但无论多苦多难,母亲也教导孩子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丁恩在说:“母亲常用‘齐才子乐、高升旺长’的祖训教育子女和后代一定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母亲还常常告诫我们,做事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母亲的话总是萦绕在我们耳边。现在孙子女、外孙子女大多数都成了家,生儿育女,学业、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也都搬到城里居住,老宅渐渐杂草丛生。可母亲心里都还总惦记着那个“家”,因为无论身居何处,只有走进那间老屋才叫回家。于是2015年,丁恩在同兄弟姊妹及晚辈们自愿出资,改建老宅,以父亲丁威明、母亲热格娜名字命名“铭娜阁”。丁恩在说:“只有重建家园,把祖辈的家业守住,才能把我们的根留住,把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铭娜阁”就是这间老宅的名字,取丁恩在父母名字里的一个字命名。 “铭娜阁”里有个陈列室,其中最珍贵的就是“青山石”。1912年冬天,丁家先祖丁全全打工回家时,身穿单衣顶着严寒,背着重42公斤的“大青石”取暖,步行50多里回到家中。这块“大青石”传承百年,现已成为丁家后代的“精神石”。此外,“铭娜阁”还分出一间屋子对什兵地丁家史、近代家谱,以及“铭娜阁”的功能和传承进行图文展示,提出了共同遵循的九字家训。 丁恩在激动地说:“一个欢乐和谐的大家庭离不开良好的家教家风,这是能给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李蒙) |